发 展 回 顾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关期和重要窗口期。我国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日益突出。中国茶馆行业持续蓬勃发展,顺应时代大趋势,产业动力、社会作用、生产活动日趋凸显,为“十四五”茶馆行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是全国茶馆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全国茶馆已达到20万家,较上个十年增加了近一倍。
——社会功能凸显。“十三五”期间,茶馆从文化知识传承的载体,逐渐转变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展示交流的平台,集餐饮、休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和强化。
——服务日趋规范。“十三五”期间,全国茶馆在有关行业组织制定的相关标准及服务指南的引导下,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流程更加标准。
——创新交流研讨。“十三五”期间,开展的“中国茶馆转型升级研讨会”“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茶馆产业发展峰会”等不同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促进了茶馆之间的交流沟通,推动了茶馆业创新发展。
——跨业融合增加。“十三五”期间,清茶馆逐步转型为复合型茶馆,将多业态与茶馆经营相互融合,通过增加产品种类、服务内容,创造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行业数据调查。“十三五”期间,通过调查调研,进一步提升了茶馆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更好地反映了行业诉求,提升了行业信息收集整体水平与分析能力。
(二)“十三五”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茶馆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我国茶馆属性不清晰,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特点不鲜明。品牌意识较弱,竞争力不强,缺少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行业人才不足,标准化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收支比例逐年缩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行业融合度不够。深化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加快发展茶馆业的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解决。“十三五”期间,市场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新型茶饮市场异军突起,茶馆行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更加凸显,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些对提升我国茶馆业质量和水平,缩小与同类行业间的差距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推动茶馆业大发展。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按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茶馆业将以服务模式创新为主题,以标准体系和品牌建设为主攻方向,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重要支撑,以产业集群和跨业发展为手段,抓住对行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的新应用、新技术,从产业链延伸、品牌经济推进、市场体系完善等关键环节培育新的增长点,壮大优势骨干茶馆,发展特色中小茶馆,增强茶馆业高价值创造能力,促进茶馆行业繁荣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要把全面深化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推动我国茶馆行业发展的重点,服务方式向“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多元化”方向转变,将茶馆的经营规模、服务水平、经济效益和辐射功能逐步提高,形成茶馆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茶馆行业现代化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力争到2025年打造1项全国性茶馆行业品牌活动,到2025年树立10个知名茶馆品牌,到2025年向社会推荐100家服务规范标准化茶馆,通过“三步走”努力培育一批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时代发展的特色茶馆。
重 点 任 务
(一)加强服务模式创新方式
进一步加强茶馆行业个性化消费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把"有求必应"与主动服务结合起来;实施“以客户为中心 创新服务模式”的责任服务方式,调整优化服务流程;将“新服务”作为新业态和新模式,鼓励茶馆面向定制化消费需求,打造“私人定制”式行业新模式,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空间和发展机遇。
(二)强化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完善茶馆行业标准化体系,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优化标准工作机制,促进茶馆产业链上下游标准衔接配套;填补我国茶馆在标准化管理方面、服务规范方面的空白,制订适合我国茶馆的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标准运用,促进茶馆稳健发展,市场运作有效;在全国培育形成一批认可度高,美誉度好的服务标准化茶馆,实现标准和品牌的双输出。
(三)提升品牌核心竞争优势
建立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加强茶馆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引导茶馆加强品牌战略管理,明确品牌定位,促进品牌与文化创意产业、新型媒体产业融合,利用新媒体等有效传播渠道,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品牌产品附加值和性价比,提升茶馆品牌文化内涵;把推进品牌建设,打造优势品牌,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作为茶馆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茶馆行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主要标志。
(四)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推进茶馆行业与新兴业态有机融合,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茶馆行业的应用,促进各业态间渗透交融、协同创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和5G的应用融入到茶馆的经营中,催生“智慧茶馆”的发展,逐步满足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
(五)推动跨业发展激发潜力
完善行业创新体系,加强跨业深度融合,推动经营模式创新;加大服务资源投入,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激发茶馆活力和创造力;充分挖掘跨业消费热点和需求盲点,注重茶馆内产品设计创新,加强产品形态、产品功能及消费体验等环节的创意设计。
(六)打造产业集群优化资源
发挥产业集群凸显集体效率和长远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加大茶馆集群的培育力度,以及对茶馆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指导;促进茶馆产业集群快速形成,挖掘茶馆集群的竞争力,推动大中小茶馆在产业集群中的协调发展。
(七)加强市场营销创新手段
加强市场的开发与培育,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销新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充分挖掘我国内需潜力,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加强销售网络建设,科学设计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符合现代流通发展趋势的新型终端模式,建立多层次的品牌销售渠道。
组织实施与规划保障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认真贯彻党中央有关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及时向茶馆行业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明确工作重点,加强政策引导;加强与相关部委的沟通与协调,统筹利用和高效配置政府资源,积极参与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健全茶馆体系建设法规政策,规范茶馆行业市场行为,推动茶馆行业健康发展。
(二)规划引导优化布局
紧密结合我国茶馆行业实际情况,力求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茶馆地域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同区域内茶馆协调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防止同质竞争,形成高质发展、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三)加强行业组织建设
加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运行机制,完善行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全国各地茶馆、个人茶文化工作室、茶空间等单位加入社会组织,提高行业组织的桥梁作用;适应深化改革要求,做好政府有关职能转变的承接工作,积极参与到政策法规、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工作;做好参谋助手,向政府及时反映行业的重大事项、行业发展动态和行业诉求,提出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的建议。
(四)建设人才队伍体系
建设高素质的茶馆经营人才,提高管理运营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加强对茶馆一线员工的专业培训,制定系统的目标和计划,强化一线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以及应变能力,提升茶馆行业服务水平;与高校达成合作,进行定向培养,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借助外力提升茶馆行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推进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制定有行业特色的行规行约,把牢方向导向,规范茶馆行业行为;把诚信自律建设内容纳入行业体系内,制定诚信守则,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抵制假冒欺诈、价格虚高,维护公平竞争秩序;鼓励茶馆履行社会责任,支持行业组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茶馆文化建设,提升茶馆软实力。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